首页 怎么放生 经典佛经 放生因果 佛法自然 放生时间 佛教故事 放生念诵 修行大全 放生泥鳅

放生时间

西安鹌鹑去哪里放生,延参法师文集:悠悠岁月品西安

来源:http://www.njhdy.cn 作者:本焕清韵组 发布时间:2023-12-26
摘要: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知州王希舜纂《兴安州志·古迹志》附八景云:“五峰梵钟,钟声清远,今无。康熙《兴安州志》又云:“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修,成化中又修。9、圆觉寺

一、2022年哪天适合放生

1、6000多年前,渭河之滨,世界第一座城市在这里开始了漫长的光辉岁月。虽然,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凛冽的北方卷起黄沙阵阵,但是,这里的人们却因此练就了勤劳朴实豪迈,并用他们的坚毅在这片土地上成就了一个个传奇。

2、1200多年前,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从此,先后21个王朝和政权包括中国历史上鼎盛时代的周、秦、汉、隋、唐均建都于此,为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只要提起这片土地,人们就会想到秦韵、唐风、汉骨,不经意间一瞥眼就是秦砖汉瓦;只要提到唐宗汉祖,人们就会想起这些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帝王曾经在这里金戈铁马逐鹿中原。是的,这就是西安,一座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城市,一座承载了中华厚重文化的城市。

4、5000多年前,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脚印。时至今日,黄帝亲手栽种的柏树,依然屹立在黄帝陵的山下,粗壮的树干,茂盛的树冠,见证着中华的崛起与昌盛。一条清澈的小河在黄帝陵前静静流淌,一眼望去,黄帝陵满山碧绿,一步步上山,漫山的柏树郁郁葱葱,五千年的岁月里,无论是哪位帝王将相至此,无不下马步行,并遍种柏树以示敬意,在黄帝的面前,没有谁的地位值得炫耀,一如在时光的长河里,没有谁的辉煌不会成为一段云烟。

5、首位完成华夏大统首位自称皇帝的旷世君主秦始皇,在他的统治时期,他修筑的万里长城和后来被世人发现兵马俑,占据了世界八大奇迹中的两个。至今都因为技术原因未能打开的秦始皇陵墓,我们无法想象动用国家三分之一人力和四十年时间修建的陵墓会是怎样的宏伟壮观,但是,但已挖掘的兵马俑的磅礴气势就已经震撼了整个世界,而它仅仅是已知的几百个始皇陵墓陪葬坑的其中之一。

6、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流传着一句“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虽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威武的兵马俑已经是灰色,而当时制作时全部是鲜艳的彩绘,后来因为氧化而最后彩色消失。兵马俑是千人千面,几千个兵马俑不同的面容不同的表情,虽然它们不言不语,但是静止的秦俑依然涌动着两千多年前的恢弘浩荡。

7、西安的天空星光灿烂,前有千古一帝,后来又有了汉高祖、唐太宗,还有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所有的霸业都成为了历史,所有的辉煌都埋在了黄土之下,所有的功过都任由后人评说。那个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反抗声中、赞美声中托起大唐天下的女皇,而今也静静地躺在乾陵的青山之中。

8、一座高高的无字碑,像是诉说着什么,像是一切都不用直白,历史的烟尘掩盖了多少起伏跌宕,又消散了多少爱恨情仇,这个世界不管谁走过,惊心动魄也罢,撕心裂肺也罢,不管是谁,真正地活过,这就是命运的本来价值。

9、西安,不能遗落的去处,还有慈恩寺。一盏明灯从这里亮起,这种光芒没有被时代而湮没,当年玄奘法师的脚步在这个院落轻轻地踱过,更是对历史的一种继承,也是对大地苍生的一种慈悲,玄奘法师的信念镌刻在历史文化的星空,玄奘法师如铁的脊梁,也更担当了历史走向遥远的承担,巍巍大雁塔,是一座景观,更是一座文化标志,巍然屹立,风雨沧桑,是一种静静地诉说,又是一种沉稳的宣言,佛教文化从这里走向了世界,光耀着文明。清净肃穆的慈恩寺,历久弥新,相信走进这座古老而庄严的道场,更仿佛是走进历史的殿堂,清净,轻松,坦然,就仿佛抬头仰望这历史的天空,远去的好似还在从前,也仿佛能看到当年玄奘大和尚的孜孜不倦。

10、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的西岳华山,2150米的海拔不算高峻,但是他的挺峭如削的奇峰峭壁却有壁立千仞之势,从古至今,难倒了多少攀山勇士。西去一千里,风景看华山,这是一种无言的胸怀,更是一份生命的风光。风景中包涵岁月的积淀,岁月里流淌平静的从容。来过华山,多了一份恬淡,多少喧嚣忽然就化作了遥远,细品鸟啼,流泉,静观峰险,崖倾,真的发现这福地洞天,就在眼前咫尺间。

二、大连哪里放生蛤蟆最好

1、这世界的匆匆忙忙,许多人铭刻,许多人又忽略,唯独清晰的就是这人间的晨钟暮鼓。胜负又如何,成败又如何,不过都归于这岁月的尘埃,三尺黄土埋下了多少英雄功名,一缕尘烟又送走了多少感叹遗憾。走进西安,静静地伫立在钟鼓楼下,仿佛能听到这岁月的脉搏,每一刻都真实,每一刻都将成为故事。岁月如指间流沙,都只是曾经的触摸,听得清这岁月的忠告,还是珍惜这曾经的经过,静静地品味钟鼓楼每一块青色的砖瓦,何尝不是这岁月的一种真实的朴素。这世间依旧人海茫茫,来往穿梭,走近历史,走过历史,岁月静好,一切安好。

2、陕西安康汉滨区古刹简介

3、《大明一统志》:“在州治六里,有唐怀让禅师庵”。万历许尔忠《兴安州志》:“新罗寺,唐贞观年所建。”高寄《兴安州志》:“唐贞观初,酆王为新罗僧人建”。康熙《兴安州志》云:“在西津渡北,此山面水,俯瞰郡城。郡人谢御史毁寺葬祖,及寺毁而谢氏亦绝嗣。有铁钟重万斤,宋嘉定十七年所铸。”《重续兴安府志》云:“新罗寺钟,钟高五尺六寸,腰宽三尺八寸,重万斤。上无眼,是镛非钟,但相传已久,未可遽改也。款式甚古,有铭。铭曰:‘掩耳欲偷铃,铃声怕人听。声闻闻不闻,报答苦无定。我佛大医王,救汝聋聩病。返坠根尘中,方了生灭性”。并书有大宋金州江西新罗寺,化募十方施主,铸造洪钟一鼎,以光梵刹,上报四恩,下资三宥,普渡有情,同证善果者等字样暨施财姓氏。上层有篆文:‘皇帝万岁,重臣千秋,法轮常转,佛目长明’。格为六方,间以佛像,玲珑精巧,堪资考古者之抚摩也”。1990年8月间,文物工作者在遗址区发现巨型石赑屃2个(即碑下石座),又称石龟。据此则新罗寺庙址当在江北七里沟口半山上。故《兴安州志》云:“此山面水,俯瞰郡城”。

4、据传建于唐贞观间,原名竹林寺,唐高僧元静三藏创建,则天万岁通天间(696年)移寺东南高阜之万顷寺于竹林寺,始更名曰万春寺。怀让禅师在金州卓锡处。历经宋元,多高僧住持。康熙《兴安州志》云:“在汉水北白云山下,先名万顷寺,在今寺东南高冈上,后移寺于山阿,更名万春寺。创于南岳怀让,祖师开山,规制狭小。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林木丛郁,昔有大竹千竿,干霄可爱。入山门东折,为天王殿;中有平地,上筑露台,上建古殿五楹,中塑诸佛像皆古甚。回廊四周,僧寮环之。殿后转东有白莲池,其上陡壁不可登。顺治十六年(1659年)重修。寺前有万春洞,洞内外皆唐、宋、明人题名。中坐观音大士像,唐咸通十二年辛卯(871年)八月塑。宋宣和五年(1123年)七月,知金州军事李弦睹其岁久,特为设色。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州守李翔凤于洞门前刻“白云深处”四字,下有南岳禅师白云泉,一郡之名胜也。”《重续兴安府志》亦云:“万春寺,在城东北山麓下,有白云泉,邑名胜之区。康熙时,有白云禅师者,上道下兴,湛深佛理,深入佛海,传戒授徒,盛行一时。后值兵燹、山洪涨发,佛殿随圯,山门不振者八十有年耳,至光绪时始重修”。为兴安府僧会司所在。现寺已颓废,有房屋廿多间,为陕西省林研所实验基地。惟有白云洞重新修葺,供有观音大士造像。

5、天圣寺为唐元和间(806~820年)之杏溪寺,亦称杏溪兰若。唐诗僧无可《过杏溪寺寄姚员外》诗云:“门经众峰头,盘崖复转沟。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据陈敏先生编撰之《全唐诗人名考证》之《唐金州有杏溪》条云:“无可《过杏溪寺寄姚员外》;又有《酬姚员外见过林下》诗;方干亦有《送姚员外赴金州》诗,是知姚员外即姚合。姚合亦有《杏溪十首》诗和《游杏溪兰若》诗:“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据此则唐元和间金州有杏溪寺无疑。1982年,安康公路总段工程队基建施工,于今张坎下菜园出土一方宋淳熙元年(1174年)买地券,券文云:“宜于金州西城县永宁乡第十四都杏溪村安厝宅兆”,是知天圣寺所在为宋之杏溪村。又据1984年金堂寺佛教管理委员会所编之《安康佛寺》油印稿云:“本寺开山祖师系唐代皎然三藏法师,初名华严寺,宋天圣年间(1025~会修,改今名”。按:皎然和尚未尝至安康,倒是默然上人与姚合唱和颇多,疑,皎然为默然之误。无论是皎然或默然,寺始建于唐代当是古今共识,到了宋天圣年间重修,才改今名天圣寺。故《兴安州志》云:“天圣寺,在西津渡之南。创建于宋时,”传说“宋有妙觉三藏弘教,元有松明和尚继任法席,戒德精严,闻于朝,颁《大藏》全部,开期传戒,法侣流布四方”(《安康佛寺》)。康熙《兴安州志》又云:“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修,成化中又修。明末毁于寇,惟钟楼仅存。中有古柏二株,盖不记年矣。明末国初,枯而复生。顺治十六年(1659年),游击屈复泰重建。前为山门,后为天王殿,最后为大雄殿,东偏为伽蓝殿,西偏为地藏殿,最后为藏经楼,中贮《大藏经》一部。极北汉江之滨为弥勒殿,规模颇壮丽可观。”

6、《重续兴安府志·金石志》载:民国初,“寺存毗卢佛造像一尊,高四尺五寸,睁眼,细腰,确为隋时物。”毗卢佛,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即守护神。善神。被佛教徒视为具有保护能力,并能创造和降魔之大神。鲁论《重续兴安府志》谈安康宗教时说:“天圣寺惜后起无人,无英才大德卓锡。仅能维持现状,所以无大发展,”清末民国初,“有寺僧静斋,上达下寿者锐意图治,振兴宗风,始遣其徒先后四方求戒,自此方有一线曙光。”《安康佛寺稿》亦云:“清末民初,达寿老和尚继任法席,整顿寺宇,开单接众,并剃度弟子八人:古成、古宝、古莲、古训、古鼎、古原、古金、古醒,继往开来,寺业兴旺,又捐资兴学,广培僧材,亲送莲、训、鼎三人到西安卧龙寺受戒,送古宝到南京宝华山受戒。古氏兄弟学业精进,毕业回山,重修戒律,再修法堂,慈云更荫,慧日重明,安康佛教一改旧观。”

7、1953-1957年,安康佛教协会设此,选送古鼎赴中国佛学院学习,业毕卓锡西安草堂寺,达寿和尚解放前夕圆寂,遗嘱古训管理寺务。1957年寺为安康水泥厂占据,1959年水泥厂下马,被弹花社占用至今。现殿堂楼阁大部已毁,但旧貌尚存。

西安鹌鹑去哪里放生,延参法师文集:悠悠岁月品西安

8、报国寺,亦名五峰寺。据清康熙《兴安州志》云:“南五十里曰五峰山,五峰如掌,报国寺在焉。有巨钟,声闻数十里,昔人朝贺习仪之所也。”传唐贞观年间所建,历有修葺,明成化戊戌(1478年)太守郑福创修《金州志》,“五峰梵钟”列入金州八景之一。白河县令普晖参与编修《金州志》,为八景作诗云:“五峰楼阁渺氤氲,时有孤钟四远闻。惊起龙眠行法雨,换回鸠梦绕禅云。传来斋后儒生苦,扣到师前弟子勤。记得凤楼更漏尽,千官喜听觐明君”。其时寺庙尤在,钟声可闻。迨至明嘉靖丁亥年(1527年),知州郑琦《补修金州志》,学正李正芳亦题八景诗附之,其中《五峰梵钟》诗云:“神物遥传不记年,数声风送自遐天。星残万壑流遗响,月落千门散晓烟。雷鼓远闻惊鹤舞,丰山灵应起龙眠。姑苏曾记寒山夜,又伴清音到汉川”。从诗中可知,嘉靖间寺院钟声仍在。据此,五峰寺当毁于明末。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知州王希舜纂《兴安州志·古迹志》附八景云:“五峰梵钟,钟声清远,今无。”《山川志》亦云:“今寺与钟俱乌有矣”。

9、圆觉寺即唐琉璃寺,清康熙《兴安州志》云:“五堰河有琉璃寺。”《陕西通志》亦有相同记载。五堰河在汉滨区石转镇,为凤凰山南麓著名丛林。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有悟惮师住持其间,因号琉璃上人。唐代诗人贾岛从弟无可上人卓锡金州草堂寺时,琉璃上人曾入城与之印证。无可因有《春晚喜悟禅师自琉璃上方见过》诗,以记其事。遗址发现清嘉庆九年(1804年)《修葺圆觉寺上殿碑》云:“圆觉寺,古琉璃寺也。创于唐,传为琉璃上人道场。明末兵燹,寺倾圯颓败,香火不振,山门寂寞。康熙间虽云重修,填罅补漏而已。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洋州圆觉寺僧觉悟,志在振兴,更修山门三座(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象征‘三解脱门’),妆饰圣像一新,遂更名圆觉寺也。”圆觉寺,旧为山南大寺,毁于1958年。安紫公路穿寺而过,大殿遗址今为公路养护段所在。1975年农村修梯田时,曾出土大毗卢遮那佛石像一尊,高150米,结迦跌坐于莲台之上。据村民讲:平时四人都抬不动,那天两个人毫不费力地就将佛像抬上石坎,面向西南,端正摆妥,至今被村民道为奇事。今像已佚。

10、位于汉滨区瀛湖镇南天柱山,传为唐觉海禅师创建。据地方志和山上碑文记载:山为唐韩湘修真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所立之《镇守陕西兴安汉羌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左都督杨公德政碑》云:“天柱山旧有韩真人洞,立有大罗天仙祠宇”。从而得知,天柱山古已释道一堂。故清光绪十六年十二初一日(1891年1月10日),所立之《天柱山庙公议戒律条规碑》云:“维我天柱山,即古之白云寺。盖自本朝初,杨公、德公始创真人庙”。真人庙又叫祖师殿,即上殿,中殿为佛释,前殿即天王殿。明代成化年间,金州知州郑福篡《金州志》“天柱伟峰”为古金州八景之一。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怎么放生 | 经典佛经 | 放生因果 | 佛法自然 | 放生时间 | 佛教故事 | 放生念诵 | 修行大全 | 放生泥鳅

Copyright 2019-2030 本焕清韵组 祈福放生_祈福放生放什么合适_祈福放生流程_放生祈福语说什么_本焕清韵组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