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么放生 经典佛经 放生因果 佛法自然 放生时间 佛教故事 放生念诵 修行大全 放生泥鳅

怎么放生

北京何地可以放生鸭子,北京广济寺-建筑之美

来源:http://www.njhdy.cn 作者:本焕清韵组 发布时间:2024-03-26
摘要:2、发掘出佛舍利之前,文物工作者在翻阅史料时,偶然发现在《憨山大师梦游集》中有一篇《涿州古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文中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在雷音寺发现三粒佛舍利,慈圣太后

一、放生几点放

1、中国汉地建筑受于周之制。《考工记》云:“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川字形布局,象征河流百川,有芥子纳须弥的含义,寺院就是大千世界,故川字形建筑里突出主次的关系,这只是佛菩萨在成就上的差异,丝毫没有伦理上的差别。梁思成先生认为:“以多座建筑组成的庙宇,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布局,其所注目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其布置秩序均为左右分之,适于礼仪之庄严场合。”

2、山门、殿堂、楼阁等不同类型建筑合成庭院。把建筑分解成最小的基本单元——间,间与前面的空间——院,组合成院——间的建筑模式,这虚实的空间有水墨画计白当黑的审美理念,而在佛教中体现了“空与无”的思想内涵。寺中重要的殿堂一般都排列在中轴线上。

3、到广济寺朝礼的人们第一眼让人注目的是天王殿。这里有明代仿唐三彩的四大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中间为明代铜弥勒像,与各地寺院看到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布袋和尚像不同。布袋和尚只是传说中弥勒佛的化身形象,广济寺天王殿中所供奉的是——天冠弥勒。

4、广济寺最大的殿堂是“大雄殿”。《法华经·从地涌出品》:“善哉!善哉!大雄世尊”。大雄是佛陀的德号,即伟大之英雄之意。佛具大智慧,能降伏魔障,故称大雄。广济寺大雄殿是帝王所敕建,故着黄琉璃瓦。殿脊有香水海,又名华藏世界海,整体呈山形,由水、莲花和一个梵字构成,寓意永恒世界、不生不死。此种殿脊在北京地区独此一家。大雄殿所供奉的三世佛,即西侧过去世迦叶佛,中间是现在世释迦牟尼佛,东侧是未来世的弥勒佛。这样的组合供奉方式与常见寺院所供奉的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东方世界药师佛组合完全不同。佛是智慧之身,法性平等,所表达的合掌皈依仰慈悲,举头见佛生欢喜的精神完全相同。

5、

距离北京城约80公里的房山县南尚乐乡境内,有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石经山和云居寺。由于这里珍藏着有1000多年历史的一万多块石经板,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往观瞻。1981年11月27日,云居寺保管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著名的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从原地面拜石下发掘出一方石,内有石函、银函、玉函,函函相套,严密封存。在5号白玉函内,有两粒“赤色,为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着两颗珍珠”。

6、佛舍利的发现非同小可,它使云居寺在佛教界名声大振,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这两颗佛舍利的探究。

7、所谓舍利,其实就是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有一种说法讲,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遗体进行火化,摩揭陀国人和释族等八个国家分取了佛舍利,各在他们的本土上建塔安奉。那么?佛舍利是怎样来到中国,又到了云居寺?佛舍利的安放为什么没有按照常规埋于塔下?据函盖上的文字和偶然发现的史书记载,玉函中的佛舍利是三粒,而另一粒何在?

8、话题从静琬和尚说起吧。云居寺原来的全称是“西域云居禅林”,由隋唐至明清香火不绝,鼎盛时期寺内僧侣达数百人。隋唐期间,居住在这里静琬和尚为防止经卷毁坏,开始刻造石经,并由寺院的和尚代代相传。一种记载说,隋代(518-600)年间,一个印度僧人来中国,把一部分佛舍利献给了隋文帝杨坚。杨坚笃信佛教,史书记载,他幼年时曾寄养在尼姑智仙家中,13岁上才回家。智仙说杨坚佛性自通,并且预言,杨坚日后定会登基,并重兴佛教。果然,杨坚做了皇帝以后,大兴佛事,仁寿年间,他向全国颁发舍利,并要求各州建塔埋葬,距云居寺不远的弘业寺和智泉寺都得到了佛宝。但云居寺的舍利是否由这两寺而来;无人敢予确定。因为隋文帝所颁舍利一般仅为一粒,而舍利既为一寺之宝,又为皇帝所赐,想来无人会转手于别寺的。

9、也许文帝未将舍利颁发净尽,仁寿四年他归天后,杨广即位,是为炀帝,所剩舍利为杨广所得。据史籍载,杨广虽一反文帝治国之道,但于佛教,笃信依然。会不会是他将舍利赐予静琬的呢?有人推论,静琬与被炀帝尊为老师的智凯同出一师,可能炀帝得知静琬刻经之事后,赐予舍利以为表彰。

10、舍利到静琬手中后,为何没有建塔埋藏而藏于雷音洞内呢?据分析,当年天下纷乱,战事频仍,静琬深怕一旦寺庙被毁,舍利遭劫。因此才将舍利安放于比较隐蔽的雷音洞内。安放时,静琬亲笔题写了函盖上的36个字:“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甲子,四月丁已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永持永劫。”

二、长沙哪里放生野生甲鱼

1、最后要说的是,佛舍利为什么会少了一粒?

2、发掘出佛舍利之前,文物工作者在翻阅史料时,偶然发现在《憨山大师梦游集》中有一篇《涿州古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文中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在雷音寺发现三粒佛舍利,慈圣太后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三日,后又将舍利安置于原处。有了这一线索,再查阅刘侗、于奕正所著的《帝京景物略》,果然有类似的记载:“万历壬辰,达观和尚睹像设衰颓,石版残蚀,附幢号痛,率僧芟除。是夜,如来风雷,光照岩壑。翌日启洞,拜经石,石下有穴,藏石函一尺,上刻:‘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三十六字。发视际,异香发于函,盖石、银、金函三发,而得小金瓶,舍利现矣,状黍米,色紫红。师悲泣礼赞,闻于兹圣太后,迎入供养。函瓶以玉,外函复之,安置故处。”

3、佛舍利在安放800年后被明代的人们发现,然后又归于原处,而今天发掘时竟少了一粒,问题出哪儿呢?

4、有人分析,慈圣太后诚心礼佛,也许悄悄自留了一粒;有人判断,可能是迎送舍利的臣下在送还时私藏了一粒。还有的人说,迎入宫中供养期间,舍利也可能丢失。众说不但谁也无法肯定,因为至今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任何记载。不知这个奇怪的谜何时才能解开。

5、台灣作家李敖的小說《北京法源寺》發表,引起了世人對北京法源寺的關注。本文所談北京法源寺火事軼聞,希望能引起讀者的興趣。

6、法源寺是北京城內歷史最悠久的名剎。最初,唐太宗李世民為追薦東征陣亡將士,於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曾令於這裡立寺,後來,高宗李治又下詔修建,直到武后萬歲通天元年(西元六九六年),才完成建寺工程。當時武后執政,並賜名「憫忠寺」。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安祿山子寺的東南隅建塔一座。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史思明於寺的西南隅建塔一座。此後,節度使李匡威又在此建成觀音閣。

北京何地可以放生鸭子,北京广济寺-建筑之美

7、《春明夢餘錄》:「憫舊忠寺建於唐貞觀十九年,太宗,憫東征士卒戰亡,收其遺骸,葬幽州城西十餘里。為哀忠墓。又於幽州城內建憫忠寺,中有高閣,諺曰:憫忠高閣,去天一握。」可見其閣之高大。憫忠寺在唐代已初具規模。

8、在唐代,憫忠寺至少遭受過兩次雷擊火災。《春明夢餘錄》云:「舍利塔建於隋仁壽二八四五年,景福元年(西元八九二年)重藏舍利記,遼大安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函記,金大定禮部題名正統七年(西元一四四二年)翰林院待詔陳贄碑,明萬曆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七年)諭德公鼎碑,雍正皇帝禦制法源寺碑,乾隆皇帝禦制碑等。

9、千年文字會說話。金石銘文,記述了法源寺的歷史。也有一些沒有文字的古物,也能記錄法源寺的歷史。例如正殿內有兩個唐代的石雕的柱礎,礎石方九十六公分,上雕夏蓮,蓮分六辦,直徑九十二公分,高約八十公分,其上承柱的平盤直徑五十八公分。石礎的雕刻精致,柱徑巨大,專家認定此為唐,憫忠寺觀音閣之遺物。

10、法源寺設有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收藏有大量佛教經典,北京房山雲居寺之石拓片大小近三萬張,也收藏在法源寺中。法源寺設有中國佛教院,是為全國培養佛學人才的高等學府。集中了國內一些名貴的佛教藝術晶和善本書籍,使它成為了一個佛教藝術和文物的展覽中心。世界各國的佛教學者和知名人士也常是這裏的施主和客人。日本唐招提寺鑒真和尚像回國巡展時,也曾在法源寺陳列,供佛教善信瞻仰。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怎么放生 | 经典佛经 | 放生因果 | 佛法自然 | 放生时间 | 佛教故事 | 放生念诵 | 修行大全 | 放生泥鳅

Copyright 2019-2030 本焕清韵组 祈福放生_祈福放生放什么合适_祈福放生流程_放生祈福语说什么_本焕清韵组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