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么放生 经典佛经 放生因果 佛法自然 放生时间 佛教故事 放生念诵 修行大全 放生泥鳅

佛法自然

超越痛苦:了解佛教厌离心及其实际应用

来源:http://www.njhdy.cn 作者:本焕清韵组 发布时间:2024-04-16
摘要:厌离是什么意思。厌离是什么意思。厌离是般若的智慧。厌离是指认识痛苦并寻求解脱,是修习佛法的初级阶段。厌离不一定是离开世间,而是通过佛法的指导思想和修行方式,对世间

厌恶分离是什么意思?厌恶是什么意思?

厌离是什么意思?

厌离是指认识痛苦并寻求解脱,是修习佛法的初级阶段。厌离并非咬牙切齿的深仇大恨和愤世嫉俗。厌恶只是一种平静、平和、不动摇的态度,就像一个孩子沉迷于甜食,但当他长大后,就不再对甜食感兴趣,即使有人给他或她甜食,他也不想吃。厌离 "一词指的是对苦与集现象的排斥行为;"舍离 "一词指的是在排斥这些现象之后,产生了断惑和舍离的行为。厌与离的广度不同,所以才有四句不同的说法。这就是

(1)有厌无离,指一切忍智不因苦、集二谛而断惑,这是因为他们不以单纯的厌离而离垢。这种境界可分为三类:(1)在见道之前已断尽欲界烦恼的人,称为苦法忍、集法忍;在这种境界中,由于已断尽烦恼,所以不能再断烦恼,因此不处于断惑的地位。(2)见道中的苦法智和集法智;这是在无间道忍境中断惑,但不是在智境中断惑。(3) 苦道、解脱道、胜道所摄的苦法智和集法智,但不是无间道的断惑位。

(2)有无厌离,指因灭道二谛而能断惑的一切忍智;因灭道二谛不相排斥,又因其在乐境中而能离垢,故称有无厌离。这种境界可分为三类:(1)灭道法忍,尚未脱离欲界的修习,已进入悟道位。(2)灭道的所有法忍;这是在见道位之前尚未断除的法忍,因此在见道位中断除。(3)在修道状态中被无漏道所摄持的灭道智慧。

(三)厌离,即一切能令惑唯苦集所断的忍与智。包括未断欲界惑而入证悟道者的苦集法忍,以及修道中无间道所摄的一切苦忍、集忍、苦集智。

(四)有不颠倒,即在灭道边不生断惑的忍与智。其中,灭道的法忍和顿悟道中的灭道智慧,以及修道三道(即加行道、解脱道和胜解道)中的灭道智慧,都属于这一类。

厌离是什么意思?

厌离是认识到世间苦乐的真相,进而对难以舍弃的事物产生欲望,不再为其所动。厌离是般若的智慧。没有智慧,没有般若,你的厌离心就不会强烈。有了智慧,人就会认识到这个世界都是苦的。厌离不是简单的厌恶和空虚,而是追求更彻底、更高层次的超越。

通常,初学佛者必须先有厌离心,才能真正认识到修行佛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厌离什么呢?就是来自心理、生理、人际、自然环境的各种矛盾和摩擦所带来的诸多烦恼和痛苦。如果能够转化,就不需要脱离这些现象的感受,没有什么可以脱离,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脱离。

人们普遍认为,厌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就是否定人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才需要暂时脱离它们。正如商人外出经商,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孩子外出求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将来成家立业,造福他人。因此,佛陀教导的出离是修行的初步过程,而不是最终目标。

如果一个人能够从烦恼中超脱出来,就能逐渐离开烦恼;越是从烦恼中超脱出来,就越能获得解脱和自由。自由越深,烦恼越轻,最终获得解脱。如果已经获得解脱,当然就不存在厌离与不厌离的问题。出离就是知苦、避苦,从而学佛脱苦,是为了出离。厌离不一定是离开世间,而是通过佛法的指导思想和修行方式,对世间现象有一个透彻的认识。

超越痛苦:了解佛教厌离心及其实际应用

中道颂》中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既然已经知道万法皆空、皆是虚妄,就不可能再去烦恼、执着,也就不需要再去出离。"离苦得乐 "是离苦的第一步。但是,仅靠知识上的认识可能无法离苦得乐,因此,暂时离开世俗环境,专修佛法中的戒、定、慧三学,更容易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怎么放生 | 经典佛经 | 放生因果 | 佛法自然 | 放生时间 | 佛教故事 | 放生念诵 | 修行大全 | 放生泥鳅

Copyright 2019-2030 本焕清韵组 祈福放生_祈福放生放什么合适_祈福放生流程_放生祈福语说什么_本焕清韵组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