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么放生 经典佛经 放生因果 佛法自然 放生时间 佛教故事 放生念诵 修行大全 放生泥鳅

佛法自然

聲聞乘學習指南:佛教基本教義第三章全面解析

来源:http://www.njhdy.cn 作者:本焕清韵组 发布时间:2024-04-17
摘要:因此,在修习四圣谛的阶段,就已经获得了真正的智慧,此后,由于业力更加精进,智慧的力量会越来越大,通过反复修习其他法门,就能一步步走上八正道。四圣谛又称四圣住,强调

声闻乘 (4)

(二)四圣谛简释

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时,对阿难和弟子们说:"我入灭后,你们比丘应当安住四圣谛。" 在浩如烟海的佛法中,佛陀为什么只讲安住四圣谛?这是因为众生有四种颠倒妄想:(1) 以身为净;(2) 以苦为乐;(3) 以心为常;(4) 以法为我。如果我们不消除这四种颠倒妄想,就会烦恼丛生,随波逐流。因此,在三十七法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四圣谛,它是对治这四种颠倒妄见的法门。

什么是四圣谛?简述如下:

身念--观身不净:这是通过修习不净观的智慧来对治 "因身执净 "的颠倒妄念。试想我们的身体是否干净?无论你打扮得多么漂亮,当你大汗淋漓时,都会因臭气熏天而感到难堪,更不用说唾液和尿液了,这些都是不净的。人死后,尸体腐烂,蛆虫长满全身,骨头被刺穿筋骨,最后变成一堆白骨。身体的存亡,实在不清净,所以能观身体不清净,则贪欲渴求、爱慕美丽色相等烦恼,都能消除,以能把心安住在道上。

(2) 苦谛--观苦为苦: 观苦的智慧用于对治 "因苦执乐 "的颠倒妄见。苦意味着接受,即感受外界的印象。当我们接触到境界时,所接受到的感受,不管是苦、乐还是舍,在无常法的观点中,苦当然是苦,乐失去了,甚至乐中生悲,乐还是苦。舍是降伏的感觉,即不苦不乐的感觉。因为众生外有生、住、异、灭四相,内有万念,归根结底也是苦(即行苦)。因此,人生是苦,世界充满苦。苦是由 "苦 "引起的,那么,知苦而不贪乐,就不会被境界所转移,那么 "苦乐 "的错误观点就不可能存在。

(3) 观心无常: 以观心无常的智慧力量对治 "依心执无常 "的颠倒妄想。"心 "是生命的本质,是众生的中心,但它并非固定不变的唯一对象,而是因缘和合而生。心和物的因果世界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世界,而五蕴的身心世界是无常的,是会毁灭的。因此,我们的心是无实体的,只是心理或思想因果关系的发展,绝不是可以捕捉的实体;而心的现象是生灭的思想,不可能转眼即住,又怎能执为常呢?因此,心无常的智慧能让心摆脱执着常住妄念的过失。

达摩宁玛--观法无我: 观法无我的智慧用于对治 "执法为我 "的颠倒妄想。宇宙万法因业力而相互依存,我们的身体由五蕴和四大(地、水、火、风)组合而成。一旦四蕴失调,五蕴分离,生命就会消亡。佛陀说,五蕴的自我是 "假我"。它们不应被视为自性的自性,也不应被视为主宰的自性。然而,众生无明,在无我法中,妄执有我,这种妄执叫做 "我见",有了我见,就有种种偏执和烦恼,就不能接受正法。因此,要使心安住在佛法中,就必须以 "观法无我 "的智慧来消除 "因法而执 "的错误。

在修习四圣谛时,上述的分别观称为分别圣谛。在修四圣谛时,如果四圣谛中的每一圣谛都与其他三圣谛一起修持,则称为总圣谛。例如,当思惟 "法无我 "时,也会思惟 "身不净"、"苦 "和 "无常";或者也会思惟 "身、身、心、心皆无我"。观身不净,亦观身是苦、无常、无我;或观身、心、法皆不净,等等。

四圣谛又称四圣住,强调的是智慧,智慧的力量能使身、心、法四念处安住于正念之道。因此,在修习四圣谛的阶段,就已经获得了真正的智慧,此后,由于业力更加精进,智慧的力量会越来越大,通过反复修习其他法门,就能一步步走上八正道!

聲聞乘學習指南:佛教基本教義第三章全面解析

1. 在三十七道品中,证悟苦、不净、无常、无我而生起出离心,即四圣谛;因不贪恋世间法而能持戒、发禅定,即四正勤、四摄;从禅定中生起无漏真智,即五根、五力、五无漏、 从禅定中开发真正的无漏智慧,即 "五根"、"五力 "和 "七觉支";从无漏智慧中修持戒律、禅定和智慧,即 "八正道"。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怎么放生 | 经典佛经 | 放生因果 | 佛法自然 | 放生时间 | 佛教故事 | 放生念诵 | 修行大全 | 放生泥鳅

Copyright 2019-2030 本焕清韵组 祈福放生_祈福放生放什么合适_祈福放生流程_放生祈福语说什么_本焕清韵组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